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科研事业 > 科研项目
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
在晚期肺癌耐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

发布时间:2025-06-30 来源: 【字体: 分享到:

近日,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《英国医学杂志》(British Medical Journal,BMJ,影响因子93.6)发表了一项关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磅研究。

该研究由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、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、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王启鸣教授团队,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、方文峰教授等专家团队合作完成。该研究聚焦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面临的后线治疗困境。这些患者在一线EGFR靶向药治疗和二线含铂化疗失败后,后续治疗选择极为有限,且耐药问题突出。研究首次证实,我国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(sac-TMT)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化疗方案多西他赛。这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精准治疗选择。王启鸣教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。



本研究为注册性Ⅲ期临床试验OptiTROP-Lung03的第二部分数据。研究纳入137例经EGFR-TKI和含铂化疗双重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,按2:1比例随机分配至芦康沙妥珠单抗组或多西他赛组。

结果显示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,客观缓解率(肿瘤明显缩小的比例)为45%,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为16%。芦康沙妥珠单抗组患者12个月总生存率(一年后仍存活的比例)为73%,显著优于多西他赛组的54%。药物安全性方面,芦康沙妥珠单抗组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%,多西他赛组为72%,且未出现间质性肺炎等严重毒性反应。

该研究成果已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肺癌专题中进行口头报告,并促成芦康沙妥珠单抗于2025年3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,使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肺癌治疗的此类靶点药物。